现实资产虚拟化NFT和RWA
01 RWA 是什么?
RWA 是可以在链上代表实际资产进行交易的 Token,包括普通 Token 和 NFT,实际资产包括比如像房地产 ( 房屋和租赁流 ) 、贷款、合同和担保,以及任何将在交易中使用的高价值项目。
如果跟传统金融相比,RWA 链上化也就相当于资本证券化。
将 20 世纪 90 年代证券化的成功作为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规范的改善是如何改变资本形成的。证券化只是一个创造、聚集、储存和分散风险的系统。通过提出资产必须达到的基准 ( 期限、风险等方面 ) ,我们大大增加了流动性和资金来源。抵押贷款、企业贷款和消费贷款被制度化,并通过证券化进行部署,从而为消费者、公司和购房者提供了更负担得起的融资。
用白话来更好理解说就是,现在这房价要是全款买很多人都买不起,但是通过贷款,基本上大多数都能买得起了。
30 年后的今天,链上证券化也可以说几乎是一样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有效地适应互联网。由于包括投资银行、托管人、评级服务机构、服务机构等在内的中间人网络,借代成本超出了应有水平。大多数资产不能被证券化,大多数企业主仍然无法进入国际融资市场。在非洲和亚洲,像保险这样的基本资源仍然很难获得。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数字化资本市场需要做什么才能跨过传统金融的护城河?
所以在加密货币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连接一定是 DeFi 的主要目标。尽管目前数字资产市场仍然很小 ( 1 万亿美元 ) ,但实际资产市场是巨大的 ( 600 万亿美元以上 ) 。如果加密行业想要对传统商业运作产生影响,就必须解决行业价值转移的问题。
02 RWA 如何在加密世界运作?
资产托管
鉴于数字资产的激增和新机构的涌入,有稳固的数字资产机构托管就显得极其重要。在过去的几年里,Anchorage Digital 和 Copper 等经许可的 DeFi 托管服务大量涌现。一些信用协议,如 Maple,在这些为机构服务的许可平台上担保自己的 Token。
所有融资和支付都直接在借款人、特殊目的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完成,并在链上发生。未来,信代协议希望更多地与去中心化身份 ( DID ) 协议集成,从而对资产进行验证。然后,承销商将被整合为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而不是现有的预言机系统。
流动性
特定的 Token 化资产,如房地产契约,可能是高度非流动性的。池子的流动性取决于资产期限和投资者的流入和流出。如果是基于收入的激励模式,那也可以刺激流动性。
此外,协议还可以与 DEX、AMM 以及 Balancer 和 Curve 等其他 DeFi 应用程序协作,创造流动性。
信贷协议
机构对 DeFi 感到不安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缺乏一个标准化的信誉系统,比如信用评分。DeFi 协议将流动性 Token 作为抵押品,以保在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强制执行还款。这排除了信用风险,但也限制了可能的金融产品数量。信代协议正在使用互补的策略,使贷款具有信誉的成分。有的协议也正在努力将链下声誉引入链上世界,而另一些协议则致力于创建链上声誉系统。
虽然具体的实例各不相同,但这正是 Maple、TrueFi、Goldfinch、Centrifuge 和 Clearpool 等主要信代协议的目标。
03 小结
金融业正处于转型的边缘,DeFi 也正在慢慢扩展到加密货币以外的领域,在现实世界中产生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资产被 Token 化,传统资本市场也在向区块链迈进。
同时,由于利率上升、DeFi 需求下降和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佳,链上转移资金的机会成本处于加密货币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真实世界资产 ( RWA ) 为收益匮乏的 DeFi 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进入多样化的链下债务市场,同时也允许传统金融机构将债务 / 资产 Token 化并发行,不受市场地理位置的影响。
可以预见,随着行业的发展,资本流动的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在未来,每一笔资金都会立即分配到经风险调整后提供最高回报的地方。
其次,一些政府机构也开始试水RWA,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将与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合作。4月,币安宣布成为Layer1区块链Polymesh节点运营商;其次,MakerDAO、Aave、Maple Finance等DeFi协议在RWA赛道上动作频繁,更多加密投资公司也在寻求RWA的项目。
目前,RWA板块的项目已经超过50个,主要集中在金融资产类,包括固定收益、TradFi,少部分在地产和碳信用领域。近期,RWA概念代币都有所上涨,有些涨幅超过10倍以上。2023年上半年的一波蓄力,是否预示着RWA在未来几年将引领加密叙事?
RWA的前世今生
RWA概念在区块链行业并不陌生,全称为现实世界资产的价值代币化(real world assets-tokenization),是将有形或无形资产中的所有权价值(以及任何相关权利)转换为数字代币的过程。
最早RWA的项目是「资产上链」的BTM比原链,目前最成功的RWA就是数字美元USDT、USDC,即把美元映射到链上并代币化。如今,稳定币现已成为重要基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加密行业。
RWA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RWA代币化能够打通传统金融和加密金融的通道,承载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市场,对加密行业来说可以是超越牛熊周期的生命之水,所以区块链诞生至今一直在尝试的RWA代币化。
但纵观RWA赛道的发展情况,问题还是多于优势,限制RWA赛道的扩张根本原因是,无论从技术还是流程上并未解决监管、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带来的阻碍。
·监管不确定性
监管是RWA赛道面临的最大困难,它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加密行业法律的不完善,尤其是对代币是商品还是证券仍然未下定论。从目前来看,除比特币之外的所有加密货币都会被归为证券。这意味着,资产、发行方、交易市场、甚至链上合约、公链节点都需要受到监管,为了配合现有监管体系,RWA项目大部分都会对用户进行KYC/AML流程。
其次,现实资产是受地域限制的。RWA的核心在于信用机制,促成全球性流通的关键在于设立国际通用的法案,同时相关法案还应具备强制执行的能力。但目前来看,RWA在合规上的阻力还是很大,也许一小部分加密友好地区会成为试点,比如香港和新加坡。
·身份解决方案
基于KYC/AML流程,RWA项目需要对链下中心化实体和个人做严格的审查和验证,其中,地产项目Tangible有SPV法律实体作为可实现路径。但大部分还是项目方承担验证任务,这种可信任程度不得而知。
目前MAPLE、TrueFi等不少私人信贷已经出现了坏账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亟需第三方链下合规机构去处理链上身份和链下实体的关联。与此相关的,还有法律法规的完善、可能还需要身份和数据的隐私解决方案、连接链上和链下数据的解决方案等等配套的法律和技术支持。
·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平衡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点在于去中心化,而RWA项目如果要配合审查,不可避免要在各环节采用中心化手段,包括资产审查流程、垂直公链节点、用户资格审查等等,甚至很多流程都是由项目方自己执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成了空中楼阁。
RWA赛道的繁荣需要去中心化的加持,在这点上,引进更多的可信赖第三方参与可以解决过于中心化的问题,可以参照ABS的做法。
·链下资产估值、清算、保护等机制
链下资产价格,尤其是实物资产的市场价难以估计,虽然有一些网站会提供估计市场价格服务,但真实价格只有在市场成交上才能体现。
资产的估值也对清算机制有极大的影响,此外,但由于抵押品不是流动的ERC-20代币,清算这些资产以收回贷款人的资本会比使用加密抵押品的贷款要麻烦得多,很多私人信贷已经出现了坏账情况。
一些资产保护机制也面临挑战,这些可能跨国的实物资产到底由谁保管,比如艺术品和房产。这些机制在弄清楚之前都很难取得用户的信任。
总结
虽然打通传统金融和加密金融的阻力很大,但随着加密行业不断发展,有更多的RWA项目出现并探索为web3引入更多有价值的资产,我们会看见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RWA赛道仍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牛市的叙事。
RWA (Risk Weighted Assets) 是一种评估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中银行风险暴露的指标,用于分析银行所处的风险水平。
RWA的主要计算方法是,将每一块资产的风险以一定风险系数做乘法运算,以衡量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大小,最后将所有RBAs的和作为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总额来衡量。RWA的本质是把风险进行估量,以衡量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及其需要向外界填充的法定资本量。
RWA统计的指标主要有:
1.抵押贷款资产(Mortgage Lending Assets):包括买方和卖方抵押贷款,团贷统计也被视为抵押贷款。
2.信用风险资产(Credit Risk Assets):包括非抵押贷款,可转换债券等外部融资工具以及其他带有信用风险的资产。
3.利率风险资产(Interest Rate Risk Assets):主要包括利率互换、第三方贷款和其他具有利率风险的资产。
4.财物财务责任(Rewards Financial Liabilities):包括信托责任、短期负债、履行责任基金等贷款风险资产。
RWA通过测量风险,为银行提供了一套管理风险的框架,⽤以降低和控制风险暴露。它需要机构及时掌握风险的变化情况,并对风险采取及时反应。此外,RWA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审核其融资性资产,以符合当地的监管规定。除此之外,RWA也维护了银行之间的公平和公正,从而减轻和限制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